风湿病学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风湿性疾病是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类疾病,常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其患者人数众多,且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多,不仅给人民健康带来危害,而且造成国民经济的巨大损失。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决定将2000~2010年定为“骨与关节疾病的年代”,以促使各会员国卫生行政领导对此类疾病的重视,提高全社会对此类病人的关怀。《临床风湿病学》一书的问世,也可谓是情系国人风湿性疾病的一项举措。
翁心植(中国工程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内科学教授)
我国对风湿病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迄今尚不足20年。近读张乃峥教授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风湿病学》一书,认为是一本内容丰富、全面、新颖的好书,对我国风湿病学的进步和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1、作者大多为我国风湿病学界和相关学科的学科带头人、知名学者和教授,是一本权威性较高的力作。
2、该书定位为一本继续教育的用书,因之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及各级医生甚至教授都可从中受益,对风湿病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也是一本有价值的参考书。
3、内容丰富新颖,文字简练,符合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要求。例如,对抗磷脂综合征的分类,纠正了很多人以为抗心脂抗体阴性就不会是抗磷脂综合征的错误认识。这些都是近几年才见诸文献的新概念。
4、结合国内实际,引用了国内研究成果的资料。例如,几种主要风湿性疾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我国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国人对环磷酰胺耐受性与西方国家的不同等,从而避免了墨守国外常规。
5、介绍了最新的一些诊治进展,如应用ANCA检查诊断全身性血管炎病;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新生物制剂;非甾体抗炎药中的所谓环氧化酶-2特异性抑制制等,并作出客观评价及指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6、在某些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等。这正如编者的话中所述:本书各章节虽力争反映国际最新的共识和争议所在,但仍只反映编者、作者的想法,本书的出版如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正乃主编的意图。总之,本书的出版对我国风湿病学的发展和提高,对学术繁荣和造福患者都大有裨益。若欲吹毛求疵的话,本书的插图较少,书中缺乏索引,不便于读者查阅,再版时能予以改进。
董怡(北京协和医院内科教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主任委员)
近十几年来,在推广与建立我国风湿病学和提高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水平的过程中,我们深感,如能有一本我国自己的风湿病学的书,对培养与建立我国风湿病学的医疗骨干队伍以及对临床医师的再教育亟为迫切和重要。
近阅张乃峥教授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临床风湿病学》一书后感到,这本书的出版,对建立我国的风湿病学专业、培养与造就风湿病学专业队伍、提高我国对风湿性疾病诊断治疗水平,无疑会有深远的影响,且还是一本适宜于不同专业医师阅读参考的好书(因风湿病学专业与小儿科、骨科、皮肤病科、肾病科等专业相互交叉重叠),这也是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学会所期望的。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感受,关键在于这本书有如下的特点:内容新颖,精简扼要,深入浅出,包含了对主要风湿性疾病的最新认识和诊断治疗方法。在阐述各病的发病机制中,还结合基础医学(重点是免疫学)扼要地介绍了最新概念。在所有的论述中,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而是举出尚未解决的问题、争议所在以及不同学者的不同观点等,有助于拓宽读者的知识视野,启发思考。
“中国特色”性强。该书的很多内容都结合中国实际、引用国内研究资料(包括作者们多年工作的总结,反映了中国风湿病学的研究概况)来加以阐述。例如,中国风湿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国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国人对环磷酰胺的耐受性与西方国家的差异……等,使全书更具中国特色。此外,该书还对国内风湿性疾病诊治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时弊”进行了讨论。例如,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用环磷酰胺过于保守(使用不及时、病情缓解后过早停用)、对未分化脊柱关节病的认识不足与大量误诊、对类风湿因子与抗核抗体只报告阳性或阴性的不妥、内科医师对手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认识上的偏差……等,都一一进行了讨论。
对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含生物制剂的新药用于风湿性疾病的疗法,该书持实事求是、科学探索、稳步前进的态度,而不受商家宣传的影响。书中对国内传统医学疗法的介绍虽不多,但对雷公藤却有较详细的阐述,也是出于同样的态度。
该书不仅对我国读者有启发性与针对性,还提出了今后风湿病的研究方向,充分体现了编者的用心,这正如编者在“编者的话”中所说的:“本书各章节虽争取反映国际最新的共识和争议所在,但都出自作者的取舍,从而反映了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性,读者可予赞同,也可持异议。本书如能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则也算是它有益的效果之一。”若有不足之处,则是有的题目不宜割爱,个别引用国外资料尚欠完整,再版时能予更正,将会锦上添花。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16开精装定价:40.00元)